top of page

劍擊介紹



提起"劍擊",總想起劍手一身英姿颯颯的服飾裝備,或是雙方在賽道上短兵相接的激鬥場面。然而,對於劍擊運動的歷史和賽規,你又知道多少?


劍擊的起源與發展

劍擊運動歷史悠久,源於古時的歐洲,由士兵接受的劍術訓練演變而來。根據文獻,首部有關劍擊技術的著作由西班牙人撰寫,故西班牙被視為現代劍擊運動的發祥地。在14世紀末,劍擊隨着西班牙的軍事拓展,流傳至歐洲各地。到19世紀後期,世界各地紛紛成立劍擊協會。1896年,首屆現代奧運會舉行,劍擊是比賽項目之一,其普及程度可見一斑。


劍擊的種類

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,劍擊已成為專門的運動,按照所用的劍種分為三類:




花劍

通常為初學者練習所用的劍,是3種劍中最輕的。以劍尖攻擊對方頸部以下至大腿以上的部份及背部而得分。花劍比賽中若雙方同時擊中對手,擁有攻擊優先權的一方,即先出劍攻擊而擊中者得分。被攻擊者須先做出有效抵擋動作後再進攻擊中才算有效得分。


佩劍

它與另外兩種劍的最大分別,是佩劍可以劍刃的部分得分,因此選手需更好的保護手指;而一般的動作與攻擊通常亦較另外兩種迅速及激烈。佩劍得分的有效部位包括腰部以上身體、面罩及手臂。佩劍比賽亦講究擊中優先權,若兩人差不多同時互相擊中對方,裁判會以攻擊優先權的規則來決定得分誰屬。


重劍

是3種劍中最重的一種。劍尖可攻擊對手的全身各部份,沒有限制。因此重劍攻擊範圍亦較廣。在重劍比賽中,如雙方同時擊中對手的有效部份,雙方均取得分數。在沒有攻擊優先權的情況下,出劍及擋劍同樣重要。


劍擊比賽

劍擊比賽氣氛熾熱,刺激萬分,如了解比賽的基本資料和規則,更能投入其中。

賽規

劍擊個人賽,先以小組循環形式作比賽,小組中有5至7個劍手,他們要在3分鐘內先取得5分為勝。其後會按名次進行直接淘汰賽,每場賽事分3局進行,每局3分鐘,局間有1分鐘休息時間。其中一名劍手先擊中對手15劍,或者於比賽時間內擊中對手較多次數便獲勝。


比賽時間結束時,如果出現雙方平分,比賽會加時1分鐘,並採用「即時死亡賽制」,即最先擊中對手的一方為之獲勝。並於加時前雙方會進行抽籤,以決定如果加時賽中雙方都未得分,那誰會是勝者。


團隊賽事方面,會採用直接淘汰賽制來決定勝負。對賽的每隊由3位主要劍手組成,另加1位後備劍手。每場比賽以每局3分鐘及5劍為限,一共9局。3位主要劍手輪流比賽,先取得45分的隊伍為勝。


至於傷殘人士的輪椅劍擊比賽賽規基本上是相同,同樣有分花劍、重劍和佩劍3種。最大的分別是劍手的輪椅是會固定在場地,比賽時劍手只能夠自由移動他們的上半身。


電子裁判方法

在擊劍比賽中應用了先進的電子設備,亦稱裁判器;兩方運動員的劍分別裝有紅光和綠光探測器,當劍手擊中對方,電子儀器可判定有效和無效擊中。若攻擊有效,裁判器就會亮起得分一方的燈。若攻擊無效,則會亮起白燈。


香港劍擊運動的發展及推廣

香港劍擊運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漸漸萌芽。1945年二戰結束後,回流的留學生把劍擊引進香港,其後亦有英軍參與。1949年,香港業餘劍擊總會(即香港劍擊總會前身)成立,後期更加入國際劍擊協會和英聯邦劍擊協會。在1953年的港、澳、日三角劍擊賽中,香港劍手大獲全勝,劍擊運動在港更受注目。其後,劍擊開始植根校園,學界於1960年開始舉辦校際劍擊比賽,參賽者來自多間學院。劍擊在港穩步發展,香港劍擊隊近年的國際賽成績相當不俗,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和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,分別取得2銀5銅及8銅的佳績。在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,香港更取得首面劍擊奧運金牌。


劍擊講求體能、反應、技巧、應變及專注,並對訓練平衡、發展手眼協調及應變的能力大有幫助。在劍擊比賽當中,亦可以訓練獨立應戰和面對勝敗的心理素質。香港劍擊總會致力推動本地劍擊運動發展。該會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資助成立社區體育會,定期舉行劍擊訓練班,讓普羅大眾有機會參與劍擊運動。


資料來源

香港劍擊總會

http://www.hkfa.org.hk

25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文章: Blog2_Post
bottom of page